六队精神
领导关怀
获奖荣誉
科普常识
员工风采
文体活动
单位照片
六队简报
4 江苏省地质局第...
4 江苏省地质局所...
4 江苏省地质矿产...
4 江苏省地质矿产...
4 江苏省地质矿产...
您当前的位置:主页 > 地矿文化

旧文新登:出海记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出  海  记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2007年8月25日  星期六  晴)
        上午8时,我和安全生产处葛勤敬、总工办金荣明从东海出发,去海上项目现场进行质量安全检查。连云港30万吨级航道预可研阶段工程勘察,南到灌云燕尾港、北到赣榆柘汪港,共布置×个勘察孔,以了解海洋底质情况,这是我院承接的离岸最远的海上勘察项目。由于前一段时间海上天气变化大,为安全起见一直没有出海作业,停待了10多天。
        9时25分,我们一行到达连云港渔港码头,与二分院的李维高、朱秀×及项目监理杨工会合,一同登上交通船出海。交通船是租用的当地渔船(现在处于休渔期),船约十三四米长、三米来宽,木质旧船,柴油机动力,船头翘得高高的,据说是有利于航行、有利于抵御风浪吧;船上配有通讯设施,以利于渔船相互之间及与港航相关部门的联系,船上配有卫星定位导航系统,直接显示出航向、航速、位置等;船老大50来岁,他的妻子和女儿给他当助手,起锚、抛缆绳、观察前方的障碍等。
        今天天气晴好,蓝天上飘着淡淡白云。船离岸后,先向东行驶,然后转向东南方向行驶,我们坐在或站在船前甲板上,我们看到近海有许多海带、紫菜养殖围栏,向前看,一望无际,海里的浪不大,浪高也就10-20厘米,是出海的好天气;浩瀚的海面上波光粼粼,微风佛面,舒爽宜人;船头劈开海水,激溅起雪白的浪花,船老大怕我们受不了烈日的曝晒,几次喊我们到驾驶室里去坐、去看电视,我们陶醉在眼前的海景中,陶醉在从未见过的海景中,一点也不觉得烈日的厉害,哪还有心思去看电视呢?
        交通船的航速7-8节,船行半小时后,我们观察到这时的海水与岸边有较大的区别,碧蓝碧蓝的,看不到一点杂质,看来这就是“原生态”的海水了!这莫不就是蔚蓝的大海?远处有等待进港的大船,近处偶尔也能看到悄悄出海拖网捕鱼的小渔船,网过之处会留下长长的浑浊的海水条带。随着离岸越来越远,海风也在增大,海浪也在逐渐增高,达到50-80厘米,海面上偶有鱼群列队划过,还有云朵般美丽的海蛰随波逐流;向后看,后云台山、东西连岛和田湾核电站离我们越来越远、也变得越来越小,港口的景象越来越模糊。
        刚上船时,小朱就将孔位坐标递给船老大。我们要去3号、5号孔位,本来单程也就一个多小时,到了近11点,我们还看不到施工船的影子,再问船老大,原来发生了“方向性”错误,由于交流不到位,船老大按顺序以为我们要到南侧的1号孔位,只得调转航向,向东北、向北方向行驶,11点40分终于到达3号孔平台。此时,我们周围是一望无际的大海,港口、山和岛已没有一点影子,除了根据时间结合太阳方位来判断方向,我们已经无法按周围景象来判断方向。施工平台由两条18米长的渔船并排组合而成,两船间留有约50厘米的空隙,钻机就架设在两船中间的前部,船前、船后用数根直径约30厘米的圆木进行横向固定。由于此时的海浪、海流流向与刚抛锚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,平台上钻机无法正常施工,需重新抛锚调整船向;我们跳上施工船之后,乘座的交通船赶紧帮助施工船在4个方向重新抛锚,以保证船头正对海流来向。据了解,勘察孔位用手持GPS定位,钻孔位置的海水深13-15米,钻孔深度在25-30米,每次抛锚的时间要1-2个小时,下套管也要1-2个小时,实际钻进和取样时间也就2-3个小时,遇有海流变化、海浪增大导致钻进无法正常进行,前面完成的工作量只能报废,重新开孔。我们一行向机长和现场技术人员详细了解了施工情况,查看了施工原始资料,指出了工作中应当把握的重点,强调了海上施工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,要求与船老大及技术人员密切配合,严格按勘察大纲要求进行施工,监理杨工也仔细地翻看了施工资料,对所取的土样拍了照片。无论是技术把关上、还是施工安全上,我们都是比较满意的,监理杨工也对施工质量予以肯定。
        时值中午,天气很热,我们的职工大部分仍然穿戴整齐,而平台上船老大仅身着一条短裤,大家都晒得黑黝黝的,船上有2名工人晕船,仍在坚持工作,新进队的刘冰洋也有晕船反应,脸色苍白,问他情况怎么样,如实在受不了就随船把他带回来,他说就是有想吐的感觉,还能坚持,听了这话,我们心中多少也平和了一些,新参加工作人员能做到这样实属不易。海上施工人员吃住均在船上,今天凌晨3时就出海了,天气好就白天在海上作业、晚上船也泊在海上,遇到天气不佳,船就提前回港停泊,无论是船老大、还是施工人员,每天收听天气信息不少于3次,出海人对天气是从来不会怠慢的。离岸10多公里,手机信号依然很好,通讯联络保持畅通无阻。
        12时40分,交通船已经帮助施工船抛好了锚,我们告别了3号孔平台上的职工和船员,上了交通船继续赶往北侧的5号孔平台。
3个多小时无遮无挡的太阳直接曝晒和水面反射,暴露在外的面部和小臂表面有火辣辣的感觉,大家相互看看,脸上和小臂上的肤色已经不知不觉地发生了变化,有的说晒黑了,有的说晒红了,让我们体味到太阳的厉害。风浪大了,船的颠簸幅度也大了,监理杨工也有了晕船反应。船行约半小时,我们一行就到达了5号孔施工平台,施工平台的格局基本一样,只是这两条船均是夫妻档,此时浪高超过1米,施工难度加大,套管一时无法安装到位,不能正常施工,但机台人员仍在集中精力安装套管,一会儿左牵右引、一会儿上提下压;我们一行与监理分别与现场施工人员进行了工作交流,查看了施工原始资料,提出了相关具体要求。在这个平台上工作的新职工,也在努力地克服晕船的反应。
        13时40分,我们一行离开5号孔施工平台返程。离开5号孔平台10多分钟,我们的交通船突然熄火了,一问才知柴油机油箱里的油烧光了,船老大一家忙着到船舱里去抽油,我们坐在船尾的荫晾处慢慢地等待,没有动力的小渔船在1米多浪高的海面上随波飘流,左摇右摆,前俯后翘或前仰后俯,全无了自主性和方向性,放在身边的安全帽也不时地滚来滚去,海浪不停地拍打着小船,小船在波浪中如同一片命运未卜的浮萍,才真正地体味到大海的小小威力。10多分钟后柴油机发动起来了,小舟也恢复了抵御一定风浪的能力,改变了刚才随波飘流的境遇,船向码头驶去,船后泛起滚滚白浪,我们再一次享受跨越“泾渭分明”海水的感觉。
        我们在14时50分回到连云港渔港码头,司机小孔则早已在岸边等着我们,大家的肚子都饿了!我们高兴地看到,我们已经从陆地施工走向海洋施工,我们的前景如海洋一样宽广无垠!
        虽累、虽挨晒、虽受饿,收获甚多,出海的感觉真好!(周玉祥)

 
来源:      时间:2015/4/2 11:32:01

江苏地矿
江苏国土
省级单位
相关单位
版权所有 ? 2012 江苏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 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新建中路70号; 电 话:0518-81176666 技术支持:中威科技|
.
相关链接: